網誌存檔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你在浪費食物嗎? by 閎翔

你在浪費食物嗎?    505張閎翔

   「你在浪費食物嗎?」是由德國導演Valentin thurt所拍攝影的紀錄片,在影片分別從農夫、食品製造商、官方組織、超商到消費者來串起珍惜食物的觀念也讓我反思自己對食物的認知。
    日常生活裡,食衣住行育樂,食的位置擺在最前面,可見它所佔的生活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民以食為天,食物更是影響人民國家經濟富足的重要關鍵,然而影片中拍攝的內容令人怵目驚心。首先是馬鈴薯和小黃瓜,在這部片中會被提到是因為外表不符標準而直接被扔在土裡,在台灣也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像是嘉南平原的案例,嘉南平原是蔬果的生產地,之前為了讓蔬果好看漂亮更符合消費者的期待而噴灑大量農藥,如此一來賣向就更好,但這樣也傷害了人們的健康。另一種問題是生產過多導致食物的浪費,例如香蕉,香蕉已經好幾年面臨這樣的問題,常常聽到搶救蕉農這樣的口號,而政府及農民是否有更具體積極的做法,讓這個問題被解決呢?
    這部影片我最喜歡的是第四段「烘培師為什麼拼命做麵包?」,其中有一部份讓我很在意,那就是他們把麵包整堆倒掉,難道不能拿這些麵包再做些什麼嗎?我心裡難免有些疑問,幸好在影片這段裡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用那些不要的麵包來當「木材」燃燒,他們發現用這些不要的麵包燃燒效果意外的好。我自己的解決辦法是把不要的麵包篩選一下,把可以吃的挑出來捐給慈善機構,我覺得這樣子做至少可以減少浪費掉的量吧!另一種做法是從商店本身改變,先記錄每天的熱門商品,再調整每天的主打商品,減少品項、及改變消費者需要看到琳瑯滿目麵包的期待,依日期主打不同商品也是個好辦法呢!
    看完整部影片後,我的心裡更加對食物產生興趣,除了知道要特別珍惜食物之外,更了解食物浪費不單只是出現在消費末端,並且是在食物的源頭、到販售的過程,都有值得改進的地方。當然要改變自己的飲食態度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我會挑食,導致這些食物要被丟掉,無形中成為食物浪費的一份子,這部影片嚷我省思不少。另外我喜歡設置食物銀行的想法,也覺得農夫市集既新鮮又環保。而在未來的世界,網路已經無遠弗屆了,以科技的方式運用在食物的每一個過程,層層把關,讓大數據的概念運用到日常消費細節裡,相信能扭轉大家對「食物」二字的認知。

Discovery 分秒必爭:花蓮震災救援剖析

你在浪費食物嗎? by 亦佐


你在浪費食物嗎?  505張亦佐

    最近老師跟我們分享了一部名為「你在浪費食物嗎?」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主要是在講人類在浪費食物,我非常驚訝,原來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人類浪費掉。
    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浪費食物的現象,例如食物過了賞味期限就被丟棄。食物的賣相不佳、形狀和顏色不符合商人設定的標準、稍有殘缺但仍新鮮的蔬菜卻被丟棄。整箱水果只因其中一顆發霉,就被整箱丟棄。
    早期的麵包店販賣的麵包品項不多,近年來為了滿足顧客需求、增加購買意願,所以推出琳瑯滿目、口味多元的麵包。銷售好的麵包,烘焙師日夜趕工烘焙;銷售不好的麵包,則進了垃圾場。影片中,有針對食物提出的解決方案,例如:馬鈴薯放久會發芽,住在荷蘭的一位韓國畫家,她把馬鈴薯和蘋果放在袋子裡,然後放進冰箱。 蘋果會釋出一種化學元素,一方面增加馬鈴薯的賞味期限,一方面也增加蘋果的賞味期限。這個方法學者也證實能被運用。
    看了影片之後,我認為浪費食物是一個需要被關注的議題。如果我們繼續視而不見,海洋資源可能因為過度捕撈而急速匱乏,山坡地也可能因為農人過度開墾,競相種植高冷蔬菜而造成水土保持不易、土壤流失,進而影響動物棲息地,破壞資然資源。
    一個小小的食物浪費議題,竟然大大地威脅人類生存,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食物,不要浪費。

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影片觀後感 by亦佐


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影片觀後感505張亦佐

    Wildscreen英國非營利組織,長年致力於國際生態保育傳播和推廣。這個組織授予自然領域影片榮耀與獎項,彰顯其成就,並提供新興製作人嶄露頭角的平台,每兩年舉辦一次,是世界頂尖且規模最大的自然影展,享有「綠色奧斯卡」的美譽。
    2011年起,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英國Wildscreen影展合作,每年挑選20部各大獎項的提名及獲獎作品,移師台灣各地進行為期一年的巡迴播映,將全世界最新、最好的自然環境影片,帶入台灣。今年台灣自然野望影展正在放映冰山任務和翠鳥歸來等影片,希望有時間可以去欣賞。
    第一集「風.隱形的力量」,風雖然看不見,它的流動卻會形成漩渦,這股旋轉力量速度越快,產生的破壞越大。影片中利用風的旋轉做了火龍捲實驗,科學家將30個烘盤加水排成L型,並在水中加入易燃的廣烷,點火燃燒後,熱氣升起,冷空氣流入填補空缺,形成火龍捲。每年夏天都會來襲的颱風和塵暴,就是風的漩渦效應產生的,他的破壞力造成房屋和農作物損壞,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
    第二集「水無常形」,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他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也是日常天氣的關鍵,可以形成雲、雨、冰雹和雪。影片中的沙堡實驗,是將一桶水從30公尺的高處倒向沙堡,但是由於空氣的阻力,衝破水的表面張力,分解成細小的水滴,減少重量衝擊,因此水並未破壞沙堡。地球上所有的水,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大氣層裡,但水能變形的奇妙力量,足以帶給地球上所有的日常天氣。
    第三集「溫度.驅動的力量」,地球上幾乎所有熱力,都由太陽提供,大家往往以為太陽是所有好天氣來源。氣溫差異產生一股股上升熱空氣,稱為上升熱氣流,起風造雲。影片中的上升氣流實驗,是利用鐵桌造熱並將14瓶瓦斯通通連接至18個高火力燃燒器,從高處丟下紙直昇機,利用高熱鐵桌製造上升氣流,所以紙直昇機會隨著氣流上升直到消失。雖然極端天氣值得我們注意,但日常四周的天氣亦同樣充滿奇蹟。
    看完系列影片,我瞭解以前從未認識的天氣原理,氣溫推動天氣,寒冷把水變成雲,熱力生成風,揚起沙塵,溫度變化又造成雪花。看完影片中科學家所嘗試的火龍捲、沙堡實驗和上升氣流實驗,我認識了地球的奧妙,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讓我對天氣變化產生濃厚興趣。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參觀2018台北雙年展 by 閎翔


參觀2018台北雙年展    閎翔 

    2018台北雙年展的主題是「後自然:美術館做為一個生態系統」。策展人將以自然生態演變為特質,並將其反映在藝術和機構的運作機制中。由館外和館內的連結關係,讓藝術、理論、社會和政治連接起來,這樣可以讓人理解生態系統的產生和再生。
    走進美術館,一棵顛倒的樹從鏡子中無限反射,作著想反映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和對它的剝削,許多人脫鞋踩上去,像是掉進平靜的湖面,甚至令我有暈眩的感覺。這次展覽我覺得很特別的一項作品是<<世界處理器>>,由德國藝術家英果‧古騰所製作的,他把各國的生育率、國防預算的數據……等反映在球體上,到現在已做出1000多個地球儀,當我們走進這樣的展場內,不同顏色、不同數據的球體令人眼花撩亂,卻也讓我們從密密麻麻的平面統計圖,轉換成立體的球體呈現,這樣的經驗令我大開眼界。
    在二樓,第一個要介紹的是台灣藝術家所創作的<<>>,他在展區裡打造出了工業鳥鳴大樹,在燈光的配合下,我彷彿進入到了叢林裡,非常特別與逼真。接下來到二樓,展出的是導演黃信堯2018台北雙年展拍攝的紀錄片<<印樣白冷圳 >>,這部片主要在講水圳、山林和土地與人的連結。
    接著要介紹的是地下樓層的作品,藝術家格林富特,發現到北美館三層樓高的中庭,尤其從冷氣房進入這個中庭時的感受,他在中庭裡放了許多植物,還為中庭增加了陽光和空間,讓整個中庭煥然一新,變成一個可以讓我們在自然環境裡休息、聊天、吃東西的場所,我們也就像這位藝術家要我們體驗般的,輕鬆在這裡休息及愉快的聊天。
    這次去美術館的經驗很特別,之前就有來過北美館兩、三次了,但是這次是我第一次跟同學老師一起參觀雙年展,經由導覽老師的介紹後,讓我對作品有更深的印象,我也覺得這些藝術家好厲害,可以有這麼豐富的想法產生這麼多的作品,這次展覽我學到了很多,希望下一次的雙年展可以更令我驚訝。
 

2018台北雙年展觀後感 by 勝捷


2018台北雙年展觀後感   勝捷

    2018台北雙年展的主題為「後自然:美術館為一個生態系統」,也就是說要把我們的台北美術館當成一個中心,結合許多不同領域的人,用藝術創作的方式,來探討我們人類現在面臨的自然問題,讓這個展覽,不再只是美術館傳統靜態的表現方式。而我認為這個展覽的核心價值應該是人類對環境的省思。
    其中英果‧古騰的「世界處理器是由一顆顆直徑三十公分的壓克力圓球所製成的發光地球儀,在一片黑漆漆的背景哩,看起來好像真的在宇宙裡看起來真的好漂亮,令我印象深刻。英果把全世界的資訊都用地球儀的方式呈現,一顆球代表一種資訊,讓參觀者一目瞭然。而新伊甸園「太陽能昆蟲箱」則是利用電子元件製作出假昆蟲,利用太陽能讓一些可能已經絕種的昆蟲「復活」,讓牠鳴叫發光。這似乎在告訴我們,因為科技的發達人類無所不能,但是我們為什麼不在昆蟲們還存在時好好保育,而要等牠們絕種後再用科技複製呢?
        尼古拉斯 曼甘的「白蟻經濟學」大大顯示出人類的自私,我們為了我們為了找出地下稀有的金礦與銅礦利用了白蟻。另外還有蟻丘的穴室被石膏填滿再被重複切成一片一片,來供我們觀賞,這個作品令我超級不舒服。我們應該跟大自然和平共存,不應該為了研究而破壞白蟻的家。
        這一次的展覽中有個張碩伊的「溪山清遠」探討的是越來越嚴重的空汙問題。我想在一片灰色背景中用瓦楞紙裁出人類、動物、昆蟲、山、水都呈現灰灰的顏色,戴上灰灰的口罩,沒有五官面無表情。因為空屋可能會讓你看不到、聽不到、聞不到所以才讓所有物種都沒有五官。
        我認為「後自然」其實就是人為的自然,它其實已經不是我們所認知的「自然」了。整個雙年展圍繞的主題就是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透過大家的創作,讓我們好好思考我們在這環境的角色,是創作者,是破壞者還是與所有的生物平等都是地球的一份子,人類應該運用獨有的智慧,為地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