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存檔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國七小丙

五上第七課生字成語
百步穿楊比喻射箭或槍法非常準確。
山遍野遍布山間和田野。形容到處都是。
而風月暈出現,則知將起風。比喻事情發生前,必有徵兆。
粗茶淡飯粗糙簡單的飲食。
不禁
賁張形容情緒極度激動以致血管擴張,全身發熱的現象。
累累:形容受傷後所留下的傷痕很多。
搖搖欲墜:形容形勢或地位不穩。
為國捐為國犧牲性命。
木不仁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繁華美麗的樣子。
先賢:古代的聖人和以前的賢人。

〈光禿禿〉的〈枝條〉
〈走〉在〈厚厚〉的〈落葉〉

因為
還是
心生一念
可望而不可即
風吹雨淋

密密麻麻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愣 vs 楞

● 
lèng  ㄌㄥˋ
 1. 发呆,失神:~怔。~神儿。发~。
 2. 卤莽,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头~脑。~冲冲。他~是要去。


● 
léng  ㄌㄥˊ
 1. 〔~场〕木材采运过程中汇集、堆存和转运的场所。
 2. 同“”。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台 北 雙 年 展 系 列 講 座

▌ 台 北 雙 年 展 系 列 講 座 06 ▌
2014 / 11 / 8(六)14 : 00 - 16 : 00
講題:資訊社會中的宰制抗力
主講者:
賴火旺|神秘動物研究者
蔡樽宏|網路行動主義
主持人:
黃建宏|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副教授
王柏偉|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研究員
地點:北美館地下樓 圖書室視聽空間


                                                                                                     

關於本次雙年展 3d列印作品 的發想......可用於作文討論作品的一個方向

未來3d列印可以發俺的方向

......3d列印義肢

可以作為人類或動物的快速便宜義肢來源!!!

可為作文討論作品的一個方向


15隻殘缺動物,裝上義肢後擁抱新生命


因為天生殘缺或後天意外需要截肢時,人們會有家人或政府的協助,但是如果這些狀況發生在動物的身上,牠們該

怎麼辦呢?幸運的,沒有傷及要害存活下來;不幸運的,受細菌感染死亡或被安樂死或是,我們可以提供他們一

些幫助,讓他們有活下去的機會。

原文聯結如下

15隻殘缺動物,裝上義肢後擁抱新生命 原文網址: 15隻殘缺動物,裝上義肢後擁抱新生命 | 鍵盤大檸檬 http://www.ettoday.net/dalemon/post/5571#ixzz3HVq18dmx

                                                                                                                                



                                                                                                              

2014台北國際雙年展導覽手冊

2014台北國際雙年展導覽手冊

               
                                                                                                                                  

關於作文......

如果照抄一堆作品解說文字
或是抄寫一堆北美館官網網站的雙年展的資料
直接退回重寫
不是開玩笑的

樂樂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班費收支明細表(103.9.20-103.10.28)...謝謝總務柏鈞媽媽!!!

***目前結餘...3104元***
感謝總務柏鈞媽媽幫忙喔!!!

士東國小五年二班
103年上學期班費收支明細表(103.9.20-103.10.28)
項目 摘     要              收入               支出                   結餘                憑證
1 9/20-班費  1000元*23 23,000   23,000  
2 9/22-學生文具獎勵   2,966 20,034 便利購企業社
3 9/22-影印費   1,500 18,534 冠全商行
4 9/23-連絡簿.槁紙.課外書籍   8,285 10,249 中文書局
5 9/24-資料夾+內頁   2,070 8,179  
6 9/28-影印費555+護貝120   675 7,504 冠全商行               銀箭彩色沖印
7 校外教學車資               10/28-天文館車資=2200           12/16-順益博物館=2200                  4,400 3,104 士東國小(10/7)
 

       
           
           
           
           
           
           
           
           
           
           
           
           
           

         
           
           
  總     計 23,000 19,896    
總務:柏鈞媽媽   

                                                                                                                                                            

趣聞...ok過生日!

資料來源頁面
國家地理雜誌
http://www.ngtaiwan.com/9045


OK過生日

OK_v2_FINAL
2014-10-24_154915
這個單字原本只是個玩笑——結果反而變成全世界最常用的單字之一。今年是「OK」發明175週年,這個字首次出現是在1839年3月的一份波士頓報紙上。當時流行以好玩的方式刻意拼錯字及使用縮寫,該報編輯受到這個風潮影響,於是在表示某項陳述「完全正確」(all correct)時,將之錯拼為oll korrect,再取其縮寫來表達此意。到了1840年,「OK」已經在全美廣為使用,連馬丁.范布倫總統競選連任時也用了這個單字。巧的是,范布倫的綽號是老肯德胡克(Old Kinderhook),也是OK。―Margaret G. Zackowitz

2014台北雙年展學生活動照

















































2014北美雙年展導覽作品照片

作品 01
by 藝術家 OPAVIVARÁ! 

是一個來自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藝術團體,他們以行動
介入城市的公共空間、畫廊及文化機構,藉此建構集體經驗的相關設
置,提出不同的都市空間使用建議。

OPAVIVARÁ! 為「2014 台北雙年展」所構思的〈 福爾摩莎慢活茶
Formosa Decelarator),也免不了受到當地傳統、儀典和喝茶儀式
影響。這件作品包括 16 張吊床,吊床以八角形木結構支䯘,中央還
附帶一張小䖂子,䖂上置有各式草藥,可以泡來飲用。
〈福爾摩莎慢活茶〉這個彼此有關聯的裝置,混合了巴西兩種典型的原民傳統:通
行的薩滿教草藥療法,還有原民愛睡的吊床,最初殖民該地的葡萄牙
人都覺得吊床造成當地住民懶惰,因為原民浪費太多時間在吊床上。

現場提供觀䱾各種不同草藥的選擇。OPAVIVARÁ! 的創意在於:邀請大
家以類似一種「安逸聖殿」的地方為中心,來進行「不活動」,這是
一種非生產、非活性的崇敬禮拜,對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劇烈加速度、
流於表面、動盪無常的這個時期,反其道而行。〈福爾摩莎慢活茶〉
的目的在於喚起集體氛圍,這種氛圍立基於共享,立基於因公䱾互動
所產生的關係。它是一種工具,將共同生活的挑戰轉變成活力四射又
令人歡動的娛樂消遣,是聚會,也是創意十足的閒散懶惰。

〈 福爾摩莎慢活茶 〉(Formosa Decelarator)

〈 福爾摩莎慢活茶 〉(Formosa Decelarator)


〈 福爾摩莎慢活茶 〉(Formosa Decelarator)

〈 福爾摩莎慢活茶 〉(Formosa Decelarator)





作品  04
by 瑪莉.穆爾    荷蘭,1980 年出生

瑪莉.穆爾(Marlie Mul)的雕塑經常模擬與人類活動相關的日常室外
物品,例如:把通風口當成煙灰缸,雪堆與煙屁股並置,要不就是把
亂糟糟的䭘䭓跟帶著砂礫、雨水積成的水窪混在一起。用煙屁股和廢
棄物來描繪人類行為的痕跡,穆爾作品中呈現出的這些情境,讓我們
聯想起虛擬群體或人群的無形存在。

穆爾藉「2014 台北雙年展」展出七件水窪的雕塑新作。以砂和樹脂
所製成,它們平滑的表面會反射光線,小石子和從䭘䭓中隨機取得的
小東西也陷在表面上。 這些看起來跟真的一樣的物件呈現在觀者面
前,帶著一種平淡無奇、熟悉的感覺;它們是可以辨識的、而且放諸
四海皆準,暗指都會或市郊的意象。穆爾讓它們帶著戲劇性與某種氛
圍,它們也藉美術館空間玩著透視與建築的遊戲。



 
〈 水窪(草)〉砂、石、樹脂、草、塑膠   2014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Croy 
Nielsen, Berlin



作品 07 
by 梁慧圭   韓國,1971 年出生

梁慧圭(Haegue Yang)利用諸如工業製品、歷
史敘事和人物來營造複雜抽象的空間,䭪通常都
會以極複雜的裝置和雕塑來加以呈現。

〈 戰士信徒愛人 〉(Warrior Believer Lover)
度 於 2011 年在布雷根茨美術館的「 到 達 」
(Arrivals)䭪的個展中展出,當時一起展出的作
品 有〈 原始女人 〉(Female Natives) 和〈 巫 醫
男 子 〉(Medicine Men), 是 12 個擬人造型的
燈光雕塑裝置。䭪在衣架造型的金屬架上懸掛物
件,這種用工業生產的現成物創造出宛如外星人
式的組裝雕塑,暗示著自然與超自然概念和日常
生活融為一體。〈原始女人〉身上色彩鮮豔的人
造植物,以及與其對應的男性〈巫醫男子〉的各
式假髮,讓我們聯想起縱橫交錯的貿易路線與商
品的全球遷移史。

〈電子傳輸場〉(Field of Teleportation)是一件
梁慧圭跟柏林設計師曼努埃爾.雷德爾(Manuel 
Raeder)共同合作的作品:壁紙是空間裡的主角,
畫面中懸浮其中的平面物件,造成一種零重力景
觀的裝置效果,也就成了這個小宇宙的背景。俄
羅斯前衛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的作品《 春之祭 》(The Rite of Spring,1913
年),以其原始節奏、多調性和多旋律著稱於
世,再加上尼金斯基(Nijinsky)的「幾乎獸性」
(almost bestial)的芭蕾編舞特點,樂曲每天都
會隨著伊斯蘭祈禱時間在空間中迴響三次。這種
多面向的組合挑戰著野蠻與文明、異國情調與世
俗平凡、心靈與異教等概念,梁慧圭將這些以金
屬物件製成、被人格化了的擬人雕塑並置呈現出
這種種概念。


                                               

〈 戰士信徒愛人 〉(Warrior Believer Lover)之一

〈 巫醫男子 ── 多毛的瘋狂接頭 〉衣架、腳輪、燈泡、電線、假髮、繩子、金屬鏈
180 x 100 x 110 公分     2010
Courtesy of Zabludowicz Collection
Photo: Nick Ash

〈 戰士信徒愛人 〉(Warrior Believer Lover)之一

〈 戰士信徒愛人 〉(Warrior Believer Lover)之一

〈 原始女人 〉(Female Natives)

〈 原始女人 〉(Female Natives)

〈 原始女人 〉(Female Natives)


作品 10
By 吳權倫  台灣,1985 年出生

吳權倫的過往創作使用多樣媒材,包含電腦影像、攝影、雕刻、平面
繪畫等。其創作常帶有一種模型化的形式思維,並多半圍繞著「當下
的自然如何被察覺與界定」這一命題,其中涉及古典與數位時代間的
辯證。

此稱的「礦」其實是一類在海邊遭受人為焚燒及自然風化而生成的物
件。他們有著近似天然產物的外表,實際卻是不容/溶於自然的石化
材料。「礦」隱喻了對這些物件再資源化的想像。借由立體掃描,將
物件轉為不具厚度卻有量感與質地的 3D 䈕案,再透過軟體的重組與
調變成為一件「影像物」。這些「礦」佐證了當下的世界作為一個循
環的整體,「人造」或「天然」的古典分類已不再適當。「人造後自
然化」與「天然後人造化」或將成為更具積極意義的辨別準則。

而此計畫藉由實體展示的「礦」與脫胎於前者的影像的交互參照,延
伸了「從資源到產品再到廢棄」的軸線,透過物質與數位的交換脫離
了分類,使得不被考量的 ( 廢 ) 物之魂透過科技得以轉生。


〈 沿岸採礦 〉石化材質物件、砂土、數位輸出尺寸依空間而定 2014

〈 沿岸採礦 〉石化材質物件、砂土、數位輸出尺寸依空間而定 2014





作品 12
納撒尼爾.梅勒   英國,1974 年出生

納撒尼爾.梅勒(Nathaniel Mellors)以「特製的雕塑、迷幻的戲劇效
果和荒誕嘲諷的影片」來包裝他的裝置作品。梅勒發展出一種以電影
拍攝為基礎的藝術創作;他寫劇本、執導和剪接並與演員密切合作。
他的工作室出品一些兼具幽默、無厘頭、詩意又荒謬的作品,同時也
探討所有權、歷史、權力與道德等議題。

納撒尼爾 · 梅勒新的錄像作品〈 尼安德塔人容器 〉(Neanderthal 
Container, 2014), 再現了他在〈 世故的尼安德塔人訪談 〉(The 
Sophisticated Neanderthal Interview, 2012-13)一片中的角色,該片描
述一個尼安德塔人的替身像自由落體般持續往下墜落。和〈尼安德塔
人容器〉這件錄像作品一同展出的是一組大尺寸的攝影輸出,畫面上
描繪著「尼安德塔金星」(Neanderthal Venus)小雕像;展覽中,還
有兩顆會移動、會說話的尼安德塔人的頭像雕塑:其中一顆是尼安德
塔人這個角色的「原味」版;另一顆頭像則是類似「史前─未來」原
型,一種混合了穴壁和未來人臉的混種,原本是依照尼安德塔人自己
的形象所構思出來的,結果反而變成另一種東西。

「尼安德塔金星」(Neanderthal Venus)小雕像

愛啦賽(@liyenmei)張貼的影片 於
「尼安德塔金星」(Neanderthal Venus)小雕像







作品 13
by吉爾 ‧ 巴比耶    法國,1965 年出生

吉爾 · 巴比耶(Gilles Barbier)出生於南太平洋
的瓦努阿圖,20 歲時到了法國。 從那時起,
他就開始建立自己的創作主幹,他將其定義為
既非批評、 亦 非「 世界圖像 」(painting of the 
world),但也不是問題意識,而是虛構想像。
概率論和不確定性的科學理論對巴比耶具重大
影響。
巴比耶在「2014 台北雙年展」中展示兩件作品:
巴比耶從 2002 年起便開始從事黑色繪畫系列創
作,我們可以把它們視為日記或筆記。這個系列
用黑色顏料在白紙上作畫,它們都是關於臆測、
問題、和假設的轉譯,也是先於作品或與作品同
時進行的研究總和。其中有一個系列還專門以粘
合劑和抗粘劑為主。巴比耶創造出他自己的語
彙,並置入隱喻,比方說「滑動」會讓我們想到
快,聯想到從一個想法跳到另一個。我們為了要
滑動,就需要「潤濕劑」或「抗粘劑」。
另外兩幅圖,〈布萊恩的大腦〉1
(Brian’s Brain)和〈康威的生命〉2
(Conway’s Life) 則參考了細
胞自動機(cellular automatons);他從細胞網的
結構中意識到從混亂中創造秩序的道理,這對他
自己的論點具有重大意義。
自 2013 年起,巴比耶一直都以超寫實手法創作
系列雕塑新作。〈靜止的身體和靜止的回憶〉
(Still Bodies and Still Memories)這件作品和自
然並置於一體之面貌,物件與人類都遭到苔衣、
藤蔓、真菌以及其他攀緣植物的嫁接,再度突
顯其自身介入這個世界的節奏。巴比耶這些「浪
漫」的雕塑有多種詮釋方式,其中一個是:遭到
人類馴化和奴役了好幾百年的無政府狀態(大自
然)與智慧、秩序與文化(書/身體)之間取
得了和解。本屆雙年展,他同時展出了〈靜止
的男人〉(Still Man)和〈靜止的女人〉(Still 
Woman)二件作品。

1 原為加拿大電腦科學家布萊恩.席維爾曼(Brian Silverman)
 發明的細胞自動機。
2 原出處為康威生命遊戲(Conway's Game of Life),又稱康
 威生命棋,是英國數學家約翰.何頓.康威(John Horton 
 Conway)在 1970 年發明的細胞自動機。


〈 靜止的女人 〉複合媒材 164 x 225 x 160 公分 2013 
Courtesy Galerie GP & N Vallois, Paris

〈靜止的男人〉(Still Man)

〈靜止的男人〉(Still Man)





作品 14
彼得.布根豪特   比利時,1963 年出生

彼得.布根豪特(Peter Buggenhout)追求混種
形式的雕塑手法,回歸於強大的宇宙,得以創造
出物件本身所具有的積極力量。布根豪特利用工
業廢料及隨手取得的材料,做出大尺度的雕塑裝
置作品,乍看之下,它們似乎是遭到棄置的結構
體或災難現場的殘餘物。

布根豪特為本屆雙年展量身打造了兩件大尺度作
〈 盲人帶領盲人第 63 號和第 64 號 〉(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63 & 64 )以及一
件舊作〈 盲人帶領盲人第 35 號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35 )。布根豪特總以相同的
標題來稱他所創作的「覆滿灰塵的作品」(dust 
works),此作品名稱取自十六世紀荷蘭畫家老
彼得.布魯哲爾的同名畫作,該畫描述一群盲人
彼此帶領著彼此,通過村莊;布魯哲爾所描繪的
場景,乍看之下似乎會覺得一團亂(畫中充滿了
正在摸索、不知何去何從的人物),但經過仔細
端詳後,就會發現這幅畫自有其內在邏輯與合理
交代,畫中人物安排經過深思熟慮,其實他們正
從一個城鎮旅行到另一個城鎮。這種複雜體系的
概念,誠如布根豪特的作品,唯有就近檢視,方
能一窺作品的中心意旨。

布根豪特對這種具形式邏輯的灰塵極感興趣,因
為他認為灰塵是一種本身並不帶任何意義的物
質,但它卻具有改變東西形式與意義的能力,因
為它是從人、從物、從地方中所取得的殘餘碎
屑。正如他所說的,「我賴以創作的材料都是些
『賤斥』(abject)的玩意兒。法國哲學家喬治.
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口中所言的『賤斥』
是指從自己原始狀態中抽離了的一種物質,因為
抽離,所以失去了形式與意義……這種不確定性
則將作品及物質的象徵性徹底掃除……我相信,
作品中所有這些不同的面向與層次,都對不同詮
釋全然開放,但我從不提供線索。每個人看到什
麼就是什麼。」

 〈 盲人帶領盲人第 66 號 〉
複合媒材(聚氨酯、滅火泡沫、聚酯、聚苯乙烯、鐵、木頭、塑膠、鋁版、紙板、灰塵覆)
709 x 488 x 414 公分  2014
Exhibition: Caterpillar Logic II, 
Gladstone Gallery, NY, 2014

 〈 盲人帶領盲人第 66 號 〉
複合媒材(聚氨酯、滅火泡沫、聚酯、聚苯乙烯、鐵、木頭、塑膠、鋁版、紙板、灰塵覆)
709 x 488 x 414 公分  2014
Exhibition: Caterpillar Logic II, 
Gladstone Gallery, NY, 2014

 〈 盲人帶領盲人第 66 號 〉
複合媒材(聚氨酯、滅火泡沫、聚酯、聚苯乙烯、鐵、木頭、塑膠、鋁版、紙板、灰塵覆)
709 x 488 x 414 公分  2014
Exhibition: Caterpillar Logic II, 
Gladstone Gallery, NY, 2014





作品 18
彭泓智   台灣,1969 年出生

彭泓智專精在多種媒材的使用,如裝置,錄像,繪畫及雕塑。他創作
的主題同他的媒材呈現多重的面貌,他將藝術,宗教及人性混合在一
起來討論當代文化現象及其在歷史的反射。

因近期的渡輪翻船事件,洪水問題等生態議題,〈大洪水——諾亞方
舟計劃〉(The Deluge – Noah’s Ark)這件作品表現人類在面對如此浩
劫的無能為力。人類世的劇烈加速度造成了氣候異常,環境污染及
生態危機。所有用來控制這個議題的措施都起不了作用了。人類再
也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尚未受到侵害的原始風貌,而成為自作䇂的受
害者。這件作品隱喻了自然和快速發展的工業文明間的巨大矛盾。


〈 大洪水── 諾亞方舟計劃 〉3D 列印 客製化 2014

〈 大洪水── 諾亞方舟計劃 〉3D 列印 客製化 2014

〈 大洪水── 諾亞方舟計劃 〉3D 列印 客製化 2014


〈 大洪水── 諾亞方舟計劃 〉3D 列印 客製化 2014






作品 21
胡曉媛  中國,1977 年出生

胡曉媛的創作主要著重探索物件與平日生活經驗的本質,藉由髮絲、
陳舊織布、廢棄木材及生絲綢等天然素材之特性形塑其創作語彙,極
簡卻富詩意的作品風格體現於多元的創作形式,涵蓋裝置、繪畫與錄
像。自 2008 年開始,胡曉媛以觀察、研究的視角,致力於木系列作
品,企圖尋找與較早期作品有所區隔的創作能量,並重新界定物件本
身與形式的關係。

而在作品〈蟲寫〉(Bug’s Handwriting)與〈蟲跡〉(Bug’s Traces)中,胡曉媛亦嘗試突破傳統水墨畫的框架,運用昆蟲沾墨後咨意移動的痕跡,抒寫當代中
式的抽象意境。〈蟲寫〉以黑桃木製作的展櫃呈現藝術家與庭院中蟲子互動下的詩性趣味,〈蟲跡〉更透過特製的影像木質裝置記錄這幅抽象水墨畫的創作過程。

木系列其中的兩件平面作品〈木/罅〉(Wood Rift)及〈木 No.7〉
(Wood No. 7)將在「2014 台北雙年展」展出。胡曉媛試圖探討物體
本身有限且標準化形式下的無限性,這兩件木系列作品提供觀者以新
視角定義平面繪畫、立體雕塑及媒材本身的潛質


 〈 蟲寫 〉以木、墨、宣紙、石頭裝置 160 x 75.5 x 90 公分; 紙:148 x 69 公分 2014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eijing 
Commune


〈木/罅〉(Wood Rift)

〈木/罅〉(Wood Rift)







作品 15
羅傑.海恩斯  英國,1975 年出生

羅傑.海恩斯(Roger Hiorns)結合不尋常的物材來創造出引人矚目
的雕塑和裝置作品。〈劫持〉(Seizure)便是他探索化學過程的壯觀
成果:倫敦南部某廢棄公寓瀰漫著硫酸銅溶液,隨著時間過去成了結
晶,公寓所有表面都遭到覆蓋。「2014 台北雙年展」展出的〈無題〉
(Untitled,2008)則是將客機引擎霧化;霧化是一種過程,金屬與其
他材料被解離為小液滴,然後再固化成細微顆粒。〈無題〉中的塵土
是海恩斯先將客機引擎熔化,透過噴嘴或用水、高速氣流使液體分散
成微小液滴,被霧化的䱾多分散液滴可以捕集氣體中的顆粒物質,讓
小液滴變成顆粒。海恩斯使用化學手段晶體化或霧化形體,讓作品產
生一種謎樣形象的異質素,從而造成了物質的解體。

〈 無題 〉霧化客機引擎   尺寸依空間而定 2008 
Courtesy: Corvi-Mora, London, 
Luhring Augustine, New York, Annet 
Gelink, Amsterdam

〈 無題 〉霧化客機引擎   尺寸依空間而定 2008 
Courtesy: Corvi-Mora, London, 
Luhring Augustine, New York, Annet 
Gelink, Amsterdam





作品 25
周慶輝 台灣,1965 年出生

周慶輝從 1988 年起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很快地便成為專業媒體攝
影師。

動物園象徵現代生活的便利與神奇(集合了各地的珍禽異獸),同時
也帶有一絲諾亞方舟式的末世救贖意味(保護逐漸絶育的動物們)。
各種歡騰、喜悅、壓抑、悲哀的符號同時在動物園的空間中遊走,使
它在周慶輝眼裡,成為一個帶有強烈衝突感的失樂園。透過動物園的
圍籠來引喻現代人生活的牢籠,以一種極度荒謬、錯置、詭譎的時空
安排,為觀者創造一種異樣視覺的體驗。如果社會裡有一些無形的框
架正引導著我們每一步的生活,周慶輝希望找到一個方式,將那樣的
框架具體化,讓觀者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所處的時空,意識身陷的社
會制約,進而擁有反思及䔕脫的可能。



〈 人的莊園 〉噴墨印刷  148 x 194.25 公分  2014










作品 31
蘇拉西.庫索旺  泰國,1965 年出生

蘇拉西. 庫索旺(Surasi Kusolwong) 這件表演
裝置作品的重點在於消費主義,並涉及全球經濟
和物質價值,他利用完全不同於傳統藝術的方式
來呈現,使得人的行為會受到某特殊情境或時刻
的脈絡刺激而起作用。

在這件大型裝置作品〈 黃金幽靈 〉(Golden 
Ghost)中,庫索旺邀請觀䱾,從一大堆工業廢
棄人造纖維線紗的地景中去獵尋由他本人親自設
計與製作的藝術作品—— 12 條貨真價實的金項
鍊,它們象徵著一種黃金幽靈。夠幸運的觀䱾,
就會找到藏在亂線堆裡的黃金寶物,並將它帶回
家。他曾經說過:「這件作品讓藝術作品的『遺
失』或『消失』這個詞有了新的概念和意涵。正
是因為金項鍊在觀䱾『手上』所造成的『缺席』,
整件作品才完整。」庫索旺利用他這件參與式和

互動性的作品,以現代敘事的手法整合了傳統金
匠工藝、歷史的社會政治學與當前經濟環境和生
態等課題。他將展覽空間轉變成一個體驗、撤銷
與反思人類文明等相關議題的處所。

與〈黃金幽靈〉這件大型裝置作品同時展出的則
是庫索旺另一件相對彙集了多種元素的作品:他
從金瓜石黃金瀑布借來一顆石頭放在藍色䐭子上
陳列,再以以青銅混金翻模製成石頭的分身,展
出期間,他會把這個複製品放在他最初發現這塊
石頭的黃金瀑布。庫索旺將社會地理學與黃金相
聯結,作為同心圓的中心。透過他的黃金和石
頭,庫索旺對價值和歷史提出質疑,從而顛覆了
價值體系以及藝術作品和藝術市場的等級制度。



〈 黃金幽靈 〉(Golden Ghost)

〈 黃金幽靈 〉(Golden G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