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存檔

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校外教學—台北當代藝術館 亦佐


校外教學台北當代藝術館  
    這次校外教學是去台北當代藝術館,當代館是全世界罕見的美術館和學校合併共用的建築,建於1921年,剛開始是治時期的小學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接管台灣,這裡變成政府的辦公室,直到50年後,政府搬到信義計畫區,一年後被列為古蹟,2001年正式啟用。
    老師帶我們先介紹當代館的歷史,接著就走進了「超音樂異聲驅動」展區。第一個作品是《無人樂隊#當代館》,由當代館的工作人員針對自身的工作場域和經驗進行歌詞的填寫。其中,我最有感覺的是「建成中學鐘樓」,鐘樓裡的12個銅鐘雖然沒有被敲響過,但藝術家請學生把對自己的期許和願望寫在紙上,然後做成鐘槌,每個人把自己的鐘槌拿去敲鐘,象徵性透過音波震動傳向遠方,鐘聲一路響到海拔1120公尺的七星山,所以全台北市的人會聽到。又因為全台北市的人都已聽到鐘聲,就能讓自己有一個必須達成的目標。
    走道盡頭展間是噪音樂器,裡面有許多用以前展覽剩下的物品做成的樂器,我覺得這些作品非常特別,因為不僅是利用廢物做成,這些樂器在展示的過程可借予人們在抗爭示威中製造噪音使用,就是希望藉由作品的參與式行動,來製造壓力,達到抗爭的目的。
    接著我們來到二樓,我最喜歡的是阿信日本明和電機合作的歌曲,明和電機的社長使用了文庫樂器來演奏這首「隱形的紀念」,在這個能輕鬆取得各種資訊並瞭解各種事物的時代,其實背後蘊藏的物品本身的娛樂性及魅力,好像都被忽視了。這些東西雖然還在世界上,但它事實上已經成為回憶。
    聽爸爸說,林強是一位很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曲是「向前行」,也曾經演出過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同時還是知名的做詞作曲家。當我進去參觀由林強等音樂人創作的《#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時,我就被牆上影片吸引了,一個漁夫在海邊划著舢舨,由於那張照片是以黑白呈現,令我產生了思古懷舊之情;在影片中,漁夫的後方矗立著許多高聳的煙囪,感覺舊的物品漸漸在消失。這讓我想起了林強說的一句話,他最不希望以前的老物品消失,例如三合院、台灣杉等,就跟我的想法一樣,所以我很喜歡這個作品,而且現場影片採用流動的方式,非常具有真實感。
    這是我第一次在美術館用耳機聽音樂和看影片,比平常用手機看影片更真實且立體。使用手機雖然快捷便利,但螢幕較小,音質也不夠立體,在現場觀看更多了一份感動與震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