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存檔

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校外教學——剝皮寮


                校外教學——剝皮寮    602 周宥欣
   今天,我們來到中山堂「看」一場音樂會,接著我們到了位於萬華區的古老建築剝皮寮。這趟精彩的旅行正要開始!
    剝皮寮是一個建於1817年的老建築。它的北邊是一個在民前5年建的國小——老松國小剝皮寮的名字由來有很多種,包括:「剝獸皮」、「剝樹皮」和閩南語發音的「北皮」。剝皮寮光牆壁就有很多種,如:編竹夾泥牆、斗砌牆、卵石牆等。
    走吧!要進去囉!
   剝皮寮的內部可漂亮了。它的內部大多是由木頭和磚頭組成。剝皮寮的騎樓的天花板以木板構築,但是卻有磚頭砌成的「拱」。剝皮寮的是內格局有兩種,一種進深較長,是標準的長條型店屋,這種房子還分成了兩進,一進是店面或客廳,天井為廚房和廁所,二進是住家;另一種進深較短,只有一進,沒有天井,但設備齊全,有客廳、兩個臥室、廁所及廚房,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呀。一樓有很多供我們與剝皮寮「互動」的設備,有些讓我們瞭解剝皮寮歷史,有些讓我們了解各區域地名由來,還有一些是考驗我們技術或與同伴默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半」艘戎克船,這是早年行走在淡水河上的船隻,更逼真的是——船還會搖呢!隔間的部分我最喜歡的是「雜貨店」,裡面有著好多個是個樣的時品和玩具。好了,跟著我的腳步,一起上二樓吧!
   二樓有許多隔間,以前的店屋一樓大多租予商家,二樓作為自用,所以我們等一下看到的可能是人家睡覺的地方。二樓的一間「中藥行」有許多草藥,可以讓你聞氣味。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間有關西方醫學的房間,這裡有三台電視,上面分別有馬偕馬雅各蘭大衛的動畫,有趣的是,三人竟然在對話,他們的對話內容能讓我們了解他們三位醫療傳教士對台灣的三個事蹟。
   整體來講,我最喜歡的是一間有著舊式電話、一個板子和一台電視的隔間。「叮!叮!叮!」當你走進這個隔間,你便會聽到這舊式電話吵鬧的鈴聲,但當你拿起話筒並撥打正確電話號碼,就會有個聲音輕輕訴說著剝皮寮的故事。這個板子上有一張剝皮寮的地圖,上面還標著一些在剝皮寮相關的地點。而這台電視就在地圖旁,它能讓你了解這些地點。
   因為沒有看完全部隔間,所以我還想再去一次,但是今天的收獲還真不少呢!今天精彩的旅程就到此告一段落,這次的校外教學也畫上著一個完滿的句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