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存檔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展覽介紹:「失重樂園-河口洋一郎的衍化論」


本展包括兩個主題架構:一樓展示了以河口洋一郎「成長模型」作為基礎所發展的各種藝術面貌;從靜態的塗鴉手稿到電腦程式的實驗、高畫質電腦繪圖、與實體雕塑及互動感應裝置。二樓則呈現藝術家在90年代至今以「人工生命」為命題的各式創作,顯現出與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面貌;

「失重樂園-河口洋一郎的衍化論」
 Zero-Gravity Paradise : Kawaguchi Yoichiro's Algorithmic Evolution

世界的和諧顯現在形式和數量上,自然哲學的心與靈、以及所有的詩韻都包含在數學美學的概念中。」
— 《生長與型態》達西.湯普森
For the harmony of the world is made manifest in Form and Number, and the heart and soul and all the poetry of Natural Philosophy are embodied in the concept of mathematical beauty. 
On Growth and Form, D'Arcy W. Thompson
河口洋一郎曾任教於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系、東京大學研究所工學系人工物工學研究中心。自2000年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情報學環教授。在電腦尚未普及的1970年代,河口洋一郎便開始撰寫程式語言、製作電腦繪圖。1976年著手開發電腦模擬生命體細胞自我繁衍、增殖的「成長模型 (Growth Model) 」,並於1982年在國際動畫盛會SIGGRAPH首次發表。由於「成長模型」含括人工生命的初始概念,前衛的觀點在當時造成了轟動,河口洋一郎也成為首位SIGGRAPH獲獎的亞洲人。1995年獲選為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代表藝術家之一,正式將電腦藝術帶進當代藝術的領域。2013年,河口洋一郎更獲國家頒發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賞,被授予紫綬勳章之殊榮。
河口洋一郎生於鹿兒島縣南方的亞熱帶島嶼—種子島,此島也是日本最大的航太研究與太空發射中心。河口洋一郎的年少時期就是在白天於山林溪谷採集昆蟲植物、夜裡仰望浩瀚星空,幻想著一場又一場的宇宙冒險中度過。爾後,河口洋一郎進入九州藝術工科大學,開啟了學習電腦繪圖的契機。抱持著對五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及五億年後宇宙間外星生命狀態的濃厚興趣,河口洋一郎進而思考:「如何運用電腦繪圖,從無到有地生成一個仿生物體,並讓『它』擁有自我成長的能力?」同時,蘇格蘭生物學家達西•湯普森的名作《生長與型態》中,以數學和物理的概念來解釋生物現象,深刻地影響了河口洋一郎;而印度哲學家阿蘭達•考馬拉斯瓦米在《自然在藝術中的嬗變》中,提及對「契似」的概念,則對應了河口洋一郎在創作上不僅是對生物造型進行視覺的模擬,也注入了生命的脆弱性與時間性等抽象元素。「失重樂園—河口洋一郎的衍化論」則是展現了藝術家近三十年來運用先端的新媒體科技,重新演繹原始自然生命狀態的研究歷程及成果結晶。
本展鋪陳了河口洋一郎的創作軌跡,精要呈現多元的創意表現及其連結脈絡;從設置於當代館大門前方的大型珊瑚狀雕塑《成長模型》開始,引領觀眾窺探藝術家獨特的創作表現和細膩的生命觀察。本展包括兩個主題架構:一樓展示了以河口洋一郎「成長模型」作為基礎所發展的各種藝術面貌;從靜態的塗鴉手稿到電腦程式的實驗、高畫質電腦繪圖、與實體雕塑及互動感應裝置。二樓則呈現藝術家在90年代至今以「人工生命」為命題的各式創作,顯現出與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面貌;觀眾不僅能一睹日本傳統文化與河口洋一郎電腦影像的創意混搭,還能參與藝術家精心規劃的互動項目。「失重樂園—河口洋一郎的衍化論」同時體現了生命的感性與數學的理性,這兩個看似互悖的世界,藉由現代科技的力量竟能巧妙地結合、共存,進而對人類的社會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這便是河口洋一郎電腦藝術創作獨特的魅力所在。

5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