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存檔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探測器菲萊成功登陸彗星

探測器菲萊成功登陸彗星

Written By: 
彗星登陸模擬圖。來自羅賽塔任務Facebook專頁。
彗星登陸模擬圖。來自羅賽塔任務Facebook專頁
歷經十年,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彗星追蹤器羅賽塔(Rosetta),於臺北時間12日下午4:35釋放探測器菲萊(Philae),7小時後,臺北時間13日0:02,歐洲太空總署正式宣布菲萊成功登陸彗星67P/C-G,是史上首度探測器登陸彗星!
羅賽塔原本預定在2003年1月藉由亞利安五號火箭(Ariane 5)發射升空,但在發射前一個月,另一個同款的火箭在升空時爆炸。歐洲太空總署不想讓耗資數十億歐元的羅賽塔任務冒這風險,決定延後升空計畫,先調查爆炸的問題。這讓羅賽塔錯失了原本預定的探測目標-沃塔南彗星(Wirtanen),隔年3月2日升空,改前往編號67P/C–G的格拉希門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
彗星表面
彗星表面近照
羅賽塔在太空中航行,自2011年進入休眠,在今年1月20日重新連線,檢查系統正常運作後,在5月追上彗星,開始繞行彗星並收集相關資料。在研究團隊謹慎評估之後,選定了探測器菲萊的登陸地點,在11月12日釋放菲萊,讓菲萊直直插進彗星表面,要是失敗了,可不能重來,得再一趟十年的航行。這次的登陸計畫,也讓太空任務的難度分級破表–也就是超級難的意思!
Farewell_Philae_-_narrow-angle_view
與羅賽塔分離的探測器菲萊。
因為距離的緣故,菲萊的訊號延遲28分20秒才傳回地球。登陸彗星後,菲萊會測量重力、磁場、繪製彗星表面、分析氣體…..等等,這些數據有助於我們更認識彗星的組成,也更了解太陽系的起源。
以下由歐洲太空總署製作的影片,簡介羅賽塔任務(由臺北市立天文館中文化):


About Author

陸子鈞

PanSci編輯兼專欄作者|台灣大學昆蟲所畢業,興趣廣泛,自認和貓一樣兼具宅氣和無窮的好奇心。喜歡在早上喝咖啡配RSS,克制不了跟別人分享生物故事的衝動,就連吃飯也會忍不住將桌上的食物作生物分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