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存檔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4/19 天淨沙 馬致遠

詩詞賞析--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越調】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簡介】

馬致遠,號東籬(或謂東籬老),能考知的生平事蹟不多,大約是生於宋理宗寶祐四年(西元1255年)左右,據「錄鬼簿」的記載,在三十歲左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後,曾任江浙省務儒學提舉。到四十歲左右(元貞年間),已辭去官職,與花李郎、李時中、紅字公等,合組元貞書會,此後過著「酒中仙」、「風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擔任官職。晚年更以「林間友」、「塵外客」的閒適生活為主,卒年約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後,年壽在七十歲左右。 

馬致遠的雜劇風格豪放,詞采清朗俊雅,而不濃豔,馬致遠的散曲,據任訥所輯《東籬樂府》一卷,收入《散曲叢刊》中,有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數十七套,與殘套五套。隋樹森的《全元散曲》則收錄了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數十六,殘套七。而一九八○年,遼寧省圖書館明殘鈔本(存六卷)《陽春白雪》,其中新發現馬致遠三組套曲,又補全三個殘套,故云馬致遠目前共有散曲一百三十多首。作品之多,在元前期的散曲作家中,僅有盧摯與張養浩可與之相頡頏。 至於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一向有相當高的評價,雖因雜劇而躋身於元曲四大家之列,然其散曲較之於雜劇,卻是一點也不遜色。《元雜劇六大家略評》中言:「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但他的名譽大半建立在散曲上面。」就可看出他以為散曲才真正能代表馬致遠在曲壇上的崇高地位。

  馬致遠的散曲風格以豪放為主,不過因為作品豐富,描寫題材廣闊,並輔以他傑出的文思才華,所以有多方面的表現與特色。馬致遠在曲壇的價值,是在他擴大曲的範圍,提高曲的意境。以他那種特出的才情,瀟灑的氣概,表現於曲中者,真是渾灑自如,機趣絕妙。他的長處是能適應各種題材的特性,而表現各種不同的風格。他的作品雖多豪放之作,但也有極閒適恬靜的,也有極清麗細密的,因了他複雜的風格,更足表示他在曲壇的廣大。他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於唐詩,蘇軾之於宋詞,都是代表那一個時代的浪漫派大詩人。

【總評】

馬致遠的雜劇一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劇詞典雅清麗,氣度不凡,故能負有盛譽。綜論其劇曲特色,則有末本特多、有濃厚的出世思想、曲風豪放高遠等特點。在元曲史上,常被拿來與關漢卿相較。【取自網路資源修改】

【賞析】

【越調】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原作淺譯】

枯的藤、老的樹、一身暮氣的烏鴉,寫出一派的蕭瑟與黯淡:烏鴉到天黑尚有老樹可棲,流浪天涯的遊子,何處是歸程?清冷的小橋流水旁,還有三兩戶人家,想必是過著寧靜團聚的日子,自己的家園此時又如何了呢?漫長的古道上,孤零零的遊子,騎著瘦馬,彳亍於凜凜的西風中,怎堪這無止境的茫然?

【手法技巧】

此曲雖然是寫景,但是,悲涼的意境、失意的情緒己在景物中呈現。此首小令以極少的字句,展示出相當豐富的景色與意象。語言精練,有景有人,把秋日蕭條、寂寞、悲涼的情思與天涯斷腸人的獨特感受,準確而獨到地呈現給都者,讓讀者可以很震撼感受到那樣的氣氛與感動。寥寥二十八字中,沒有一個【動詞】,全部都是靜態事物平列 在一起,而一股高曠悲涼之氣自然充塞其間。隨著作者的獨到文字安排,彷彿是看一場電影,情景隨著文字的轉換,讓讀者眼界跟著文字,從近處到遠,穿過聊控的荒漠,到夕陽的邊處,他的語言可說是極精鍊經濟,而效果卻是 那樣強烈突出,真是文學中最上乘的境界。寫秋的作品歷來很多,白樸也有一首同樣曲 牌、同一內容的小令,我們不妨來做個比較: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命意造語和馬致遠的秋思極為類似,評價卻不及馬作,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細加玩味, 就發現白作是完全寫景,而每句中所寫到的景物,關係不甚緊密,其衰殘的意味也沒有 那麼濃烈,因此在感受上就差了。

【討論】

一. 詞中景物,可分成近景、中景、遠景,作者如何安排?並如何利用光影,構畫展現這樣的一個形象意境?

討論:枯藤老樹昏鴉,是近景,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是中景,夕陽西下,是遠景。讓讀者的眼界由近由小,依著作者的文字而到遼闊,強力的帶領作者思緒。作者利用了昏鴉,瘦馬,夕陽,鮮明的繪出一幅景象,用昏,瘦展現了光影效果,讓讀者很輕易的就可以勾勒出黃昏瘦馬跚跚而行,夕陽西下照出孤獨影子,又細又長的意境。

二. 詞中以瘦馬間接來表述人的存在,而這樣的人又是怎樣的一個心境?

討論:俗語常說〔什麼人玩什麼鳥〕,在這詞中亦給人這樣的一個聯想,既是瘦馬,可以讓人聯想,一個落魄,窮困潦倒的遊子,一個瘐瘦貧困的愁人,孤獨寂寞茫然無助的,緩緩而行在無邊無際的荒漠。〔若是達官顯貴,則馬壯車華﹔此黃昏時刻早也就住店安歇〕

三. 詞中所描寫是怎樣的一個季節?是怎樣的時間?怎樣的一個景物?又如何應對到遊子心情?

討論:詞中所寫季節,雖未直接說明,但卻可以從枯藤裡推敲,非秋即冬﹔讓遊子有蕭瑟孤獨的感覺,詞中所寫是黃昏時刻,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給遊子一種時光將盡,莫名的淒涼,詞中所寫之景,昏鴉上有一樹可棲,小戶人家也有蝸居可賴,然而遊子卻茫然不知何去何從,自然由心中升起版般慨歎。

四. 作者的淺詞用字有何獨到之處?

討論:本詞作者前詞用字獨到精準,逸趣橫生,讓人不得不讚嘆,作者利用〔枯藤〕顯示了季節,〔老樹〕借喻晚年,〔昏鴉〕可靜可動,〔小橋流水人家〕表達傳述一種安逸,一種平靜平凡,流水讓所有的靜景產生了流動,〔古道西風瘦馬〕也讓人感受到那種淒涼與孤獨,而〔夕陽西下〕將所有的情緒匯集在一處,醞釀出〔斷腸人在天涯〕的節句。作者用字之精妙倫,可說是無出其左右。

五.  本詞中最後一句,簡單的寫情,與整首的景有怎樣的關聯?

討論:「斷腸人在天涯。」是這首小令的主軸,貫穿著整首曲的情思。黃昏日落、加重了悲淒衰殘的色彩,一個懷有凄楚情感的「天涯淪落人」,繼續在昏黃的暮色中艱難地前進著,遊子旅途的疲乏、流浪生活之艱辛,說盡了千古羈旅人沉重的腳步與無限的愁悶。


文字來源網站
http://blog.sina.com.tw/ashow/article.php?pbgid=10181&entryid=37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